草地草地生态畜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而今,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的诞生,无疑让生态畜牧业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开启了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实施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奶牛“出户入园”计划,推广牦牛藏羊高效繁育养殖技术,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升级。2014年—2015年,在农业部专项经费“高寒草地放牧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创新试验”和省财政专项“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资助下,全省六州进行技术示范推广,新增产值28651.72万元,新增利润10650.66万元。
跨世纪的变革
我省高寒缺氧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了世界数量最多、品质最好的牦牛资源和国内最优良的藏羊资源,全省现存栏牦牛590万头,约占世界牦牛存栏的34%,存栏藏羊1400万只,约占全国藏羊存栏的46%。
但我省自然草地的生态压力较大,大部分牧区的枯草期长达9个月,营养供给不足往往导致母畜繁殖性能低下,幼畜生长发育缓慢,畜牧业对广大牧区牧民增收的拉动效果未能充分发挥,人草畜矛盾越来越突出。
随着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深入推进,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渐凸显。
2009年,在省农牧厅的大力支持下,青海大学农牧学院侯生珍教授率领科研团队,经过5年艰苦试验,通过熟化和转化藏母羊规范养殖技术、羔羊早期断奶和舍饲半舍饲技术,在海北藏族自治州31个示范点,对上万只母羊和近万只羔羊进行了示范和推广,科学确定了高寒放牧藏羊的精料补饲量、补饲时间和放牧强度等关键生产指标,在国内首次集成、研发了藏羔羊的早期断奶技术,使羔羊断奶时间从4月龄提前到2月龄,大幅度提高了羔羊成活率,取得了羔羊6月龄出栏的重大突破。同时,缩短了母羊繁殖周期和世代间隔,为藏母羊实施两年三胎奠定了基础,为实现高寒牧区藏羊常年均衡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省农牧厅副厅长马清德介绍,此项成果以当前我省环境资源约束下畜牧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中“禁牧不禁养”、草畜平衡、牦牛、藏羊高效生产等关键问题为突破口,从基础研究、试验攻关和示范推广几方面展开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整套推动草地传统放牧藏羊向高效、集约、生态化方向发展的技术路径、技术生产体系,颠覆了以往教科书中所阐述的放牧家畜生长发育慢和季节性发情的传统概念和生产模式,实现了放牧家畜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新突破,是近年来我省在藏区放牧家畜生产实践中的一次重大技术“变革”。
2011年,全省实施生态补奖政策后,海北州刚察县夏秋460万亩草场实施了禁牧,如何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是刚察县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加快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向科技要效益的思路,率先开展了“藏羊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实践与推广。全县以政府帮扶、科技引领、示范带推广、推广带整村的推广模式发挥着积极作用,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迅速成为许多牧民竞相学习的自觉行动。
自此,这场始于海北草原的科技革命,快速呈燎原之势,开启了全省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
2014年,在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下,全省6个牧业州进行了藏羊高效养殖的示范推广。为推进高效养殖技术的顺利实施,省农牧厅畜牧总站与青海大学成立了专家推广团队,6个牧业州及所辖各县都实行了专人负责制,每个实施项目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指定驻点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打通了高效养殖的技术通道。
2015年初,喜讯再次传来,我省高原牦牛高效养殖科研项目获重大突破,实现了牦牛“一年一胎”的高效繁殖,为实现牦牛产业减畜增效提供了新路径。
省农牧厅畜牧处处长王会林介绍,过去传统方式牦牛繁殖两年仅一胎,4岁牦牛繁殖率只有50%左右,30个月大的公牦牛体重只有160公斤。而通过高效养殖,2岁的母牦牛就可以产犊、产奶,一年一胎,两年实现繁殖率88%-94%;30个月大的公牦牛体重达到290公斤,母牦牛体重达到215公斤。
牦牛、藏羊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进一步转变了牧民牦牛、藏羊传统放牧养殖方式,加快了畜群周转,减轻了草场压力,提高了生产效益,受到牧民普遍欢迎。
“采取先进的科技支撑措施转变放牧藏羊、牦牛养殖方式,提高保护草地生态建设水平,是我省近年来生态畜牧业建设中的重要推进措施。高效养殖技术以藏羊高效生产为突破口,以示范推广为纽带,以促进藏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为目标,探索出了实现草畜平衡战略的技术路径,为推动草地生态保护提供了技术创新驱动新模式、新路径,对转变青藏高原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科技支撑意义。”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说。
草绿了,人富了
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必将改变牧区传统的放牧意识。
刚察县沙柳河镇新海村海滩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理事长韩生录,对高效养殖的“神话”深有体会。“我们合作社300只母羊所产的298只羊羔,6个月时间长成了35公斤左右的商品羊,以前十个月的羊羔长不到20公斤。”
牧民们相信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算太是刚察县沙柳河镇新海村的牧民,家里有300多只羊,60多头牛,放牧是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县农牧局的技术员,手把手地教他高效养殖技术。算太惊奇地发现,每1.5公斤的饲料就可以让羊增重0.2公斤,羔羊半年就能长到成年羊的个头。
通过补饲,算太每天的放牧时间也缩短了3到5小时。
劳动强度减轻了,草绿了,收入增加了。算太和许多牧民一样,改变了“靠天储草”的传统观念,接受了高效养殖的新方法。
“高效养殖出来的羊比传统方式养殖出来的羊,每100只母羊多增收2万元左右;经过补饲,母羊在草场上的时间每天能减少几个小时,天然牧草采食量日均减少30%,加快了羊群周转,减轻了草场压力,有利于天然草场休养生息。”刚察县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陈永杰告诉我们。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卜加村扎西伦宝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有母羊2900只。2013年,合作社争取到了省农牧厅100万元的藏羊高效养殖扶持项目。采用高效养殖技术后,羔羊出生时比普通羔羊重0.6公斤,羔羊出生后,由于母羊奶水充足,羔羊2月龄平均体重能达到14公斤,4月龄体重达到25公斤左右,6月龄体重基本能达到35公斤左右。今年2月开始产羔后,母羊产了2700多只羊羔,羔羊的成活率比普通羔羊高出12%。
从不熟悉到积极推广,牧民们感叹这项技术的神奇,入社的牧民由11户达到了30户。
海南州畜牧兽医站技术员三百顿珠说:“过去牧民全部要在草场放牧,草场面积小,牲畜多,‘秋肥、冬瘦、春死亡’已成为一种常态。高效养殖技术从科技方面提高了母畜比例,优化了羊群结构,羊群的母畜比例提高10%;母羊产冬羔,充分利用了舍饲、羊舍饲的优势,提高了设施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出栏羔羊的肉质好,脂肪含量低,价位相对高,能加大利润空间。”
据悉,2015年,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已在全省牧区六州101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有序开展。
合作社助推产业化发展
作为推广高效养殖的技术人员,三百顿珠认为,高效养殖技术关键点在于,每天都要将母羊和羔羊的饲料量化,可以说,研发的系列饲料精准投放支撑了藏羊高效殖技术。牧民们渴望掌握这项技术,但许多牧民对“补饲”这一关键技术的掌握不到位,影响了高效养殖的成效。而且羔羊两个月断奶后,要分群,加大了牧民的劳动力成本。
“高效养殖需要技术的密集性,资金的密集性,一次性投入较大,这些因素制约了高效养殖的推广,是制约瓶颈。在推广过程中,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合作社的功能,只有合作社能够统一配种、统一断奶、统一配置饲料,统一防疫。只有掌握了标准养殖技术,才能达到高效养殖的目的。”三百顿珠说。
目前,我省已在近千个牧业村建立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对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基本实现了羊群分群管理、精细化饲养,为技术推广创造了较为成熟的条件。
刚察县泉吉乡宁夏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理事长才保深有感触:“起初在生产要素整合的过程中,由于牧户饲养管理水平的差异性,导致了母羊群体品质差异很大,羊群整合分类饲养,牧户间造成了很多顾虑。2014年我们村62%的养殖户加入了藏羊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行列,羔羊早期断奶后统一饲养,统一销售,提高了组织化程度。我们合作社还计划2至3年时间应用高效养殖技术选育大批后备母羊,对生产性能低下的种母羊进行分批置换,消除了母羊品质差异的顾虑,为下一步藏母羊连片整合分群经营奠定了基础。”
才保认为,小的合作社既要养殖,又要进入市场的难度很大。政府应引导、帮助合作社进入大市场,可以直接和超市对接,也可以引进加工企业,达到初级加工。
“高效养殖出栏率比传统养殖出栏率大幅提高,如果几个合作社组建一个初级加工厂,经过初级加工,可以增加牦牛藏羊的附加值,也可以使牧民规避养殖风险。”三百顿珠说。
高效养殖前景广阔,我们相信,借助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平台,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对于青海打造“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