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裴燕
继2014年6月首次公开发布白皮书之后,近日,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又一次权威发布了《中国奶业白皮书(2015)》,为国内奶业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本版白皮书对中国奶业产业链的整体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一:规模化养殖
这些年,我国奶牛养殖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2014年,散养户占比为40%,养殖小区占比30%,规模化牧场占比30%。2015年,该数据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散养户下降到25%,而在2008年,该比例高达60%以上。此外,养殖小区的份额也有所下降,而规模化牧场的比例有所增加。预计未来几年,散养户和养殖小区占比还会有所减少。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主任、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在讲解白皮书时,提出“规模化”是未来奶牛养殖的重要方向。
在规模化养殖取得成绩的同时,养殖场(户)对粪污处理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根据养殖发达国家的经验,“种养结合”是发展现代奶牛养殖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种养结合”,牧场可实现优质粗饲料的基本自给,动物福利改善和粪污还田利用,达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鲜乳质量和减轻环境污染等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二:原料奶品质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对220家示范规模牧场的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示范牧场生产的原料奶乳脂率、乳蛋白率分别达到3.83%和3.15%,比2010年提高了3.0%和1.3%,细菌数和体细胞数分别为17.3万个/ml和29.4万个/ml,比2010年降低63.5%和23.6%。
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也在2014年对全国13个省(市)的205个奶牛牧场,共计24.4万头奶牛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发现,参与调研的规模化牧场水平已趋近或超过欧美标准。他们生产的原料奶牛奶乳脂率为3.88%,乳蛋白率为3.19%,体细胞数为31.48万/ml,细菌数为14.00万/ml。
关键词三:低迷
在乳品加工领域,2015年,液态奶、干乳制品产量都恢复了增长,只有奶粉产量仍在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规模乳品企业共生产液态奶25亿吨,同比增长4.72%;干乳制品261.53万吨,同比增长3.46%,其中奶粉141.95万吨,下降4.50%。
2008年~2015年中国奶粉年产量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经历了涨幅波动后,我国奶粉年产量在2013年达到了峰值,之后又有所下降。这一是因为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被进口产品抢去了大部分市场;二是因为工业奶粉直接受到低价进口奶产品的冲击。
即使液态奶、干乳制品产量恢复增长,但乳品加工行业的赢利能力2015年仍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趋势。销售额增幅小于产量增幅,说明乳制品出厂价格下降,乳品消费仍然低迷。
关键词四:产业布局
为了摆脱低迷现状,整个产业链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尝试变革。以乳制品加工业为例,重新布局产业成为重要战略举措,而产业布局与两大因素脱不开关系:原料容易获取、靠近主消费区。随着伊利、蒙牛等大型乳品企业面向全国布局,乳品加工业布局也发生了变化,即向主消费区扩展。此外,随着乳品加工业布局的变化,主产省的奶源也输向外省加工。
此外,随着奶业发展的全球化竞争加剧,乳企间的国际合作也在逐渐增多,我国乳企频繁与国外科研学术机构就技术研发方面达成合作,促进了我国奶业的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五:恢复性增长
作为奶业发展的主推力量,乳品消费在奶业产业链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版白皮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大型超市提供的相关乳品销售数据,分析了近年来我国乳品消费市场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监测数据表明,包括液态奶与奶粉(折算成原奶)在内的乳品总销量自2008年以来,销量从快速下降到波动徘徊,一直到2014年再次触底后,虽整体波动但呈上升趋势,说明乳品消费需求已重新进入上行通道。截至2015年12月,月总销量移动均值升至29762公斤,比最低点提高48.6%。
与国产乳品销售情况不同,进口乳品未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并在此期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其销量占比持续提高。可见,上面提到的乳品消费进入恢复性增长通道主要是因为进口产品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