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宁氏牧业设备有限公司
联系人:祝磊 (先生)
邮编:610046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究其原因除了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外,农业自身发展也存在生产力布局与资源禀赋不匹配、种养业发展相互脱节、劳动生产率较低等问题,集中表现在资源利用粗放、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等方面。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已经到了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关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农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指导性文件。《意见》把调整农业结构、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作为“转方式”的重要任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措施,为调整农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路线,为促进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抓手。
一、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国地域辽阔,农业自然资源类型多样,根据各区域的资源特点和市场条件,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引导产业分工协作,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农业结构调整受市场和资源的直接影响,并与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密切相连,系统错综复杂,时空差异性大。因此,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渐进过程。
农业结构调整需适应农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客观要求。在不同的时期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几乎都有不同的结构调整任务。2000年,中央就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战略部署。2015年1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刚刚颁布的《意见》,再次明确提出农业结构调整目标和措施。可以说,在今年夏粮生产实现“十二连增”的背后,是我国农业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下一步,按照《意见》所指出的农业结构调整的任务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衔接起来,二是把耕地利用和耕地保护结合起来,三是把畜牧业供给与消费需求对接起来。
二、以生态保护为导向构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
种养业结构配置是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框架,优化种养业结构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体任务。目前我国农业以农牧业为主体的多业配置比例不合理,农、林、牧、渔的产值比例约为13:1:8:2,美国农牧结构大致保持平衡,种植业和畜牧业比例是1:1。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种养业失衡,资源利用没有形成链条,随着农产品产出数量的不断增加,农业废弃物随之剧增。南方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污无法就地消纳,造成面源污染;东北地区玉米收获后,秸秆不能充分资源化利用,焚烧成灾。可以说,孤立的产业发展越快,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越大,一旦一个产业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其区域环境就受到破坏。因此,要从源头上解决发展生产、保护生态之间的平衡问题,以生态建设为导向发展农业生产,需应用中医的“治标先治本”的思维方式,推广种养业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循环农业体系,让废弃物变成资源,让资源变得有效益,缓解资源、生态和环境压力,提高农业收益。
我国不同地区也有典型的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如“猪沼果”、“稻鱼(禽)共生”等都充分利用了农业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控制了废物排放,提高了生产效益。因此,立足于各地资源环境特点、产业基础和种养习惯,以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主线,充分利用农业生物的特性,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对种植作物和养殖畜种进行科学布局,构建产业间循环链条和不同层次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农业微生物是建立种养业循环必要的中间环节,也是消解农业废弃物重要途径。在结构调整中,应充分发挥农业微生物分解农业废弃物和环境有机物的独特功能,研发和应用一批性能优良、使用范围广和高效稳定的环保用酶、饲用酶以及能源用酶制剂,促进微生物在饲料、农药、肥料、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有机肥科学堆制和安全施用,充分发挥其消纳秸秆、枯枝落叶、废弃蔬果、畜禽粪便、棉籽等农业废弃物方面的作用,实现资源化利用。
《意见》具体提出了该项任务的目标,到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主产县基本实现区域内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到203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而推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正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以可持续利用耕地资源为目标调整种植制度
但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效益的驱动,区域单一化的种植结构越来越普遍,连作面积不断扩大。例如近年来东北地区连年大面积种植玉米,原来的优势作物大豆种植面积不断缩减,打破了原有的玉米-大豆轮作的平衡。2013年,东北3省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6亿亩,是大豆的3.6倍,玉米产量达到7500万吨,是大豆的15倍之多。在我们从黑土地上大量的运出玉米的同时,忽视了大豆固氮对土壤培肥和耕地保护,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等黑土退化问题,由此要付出巨大的恢复成本和生态代价。与此同时,单一种植带来的产品单一,不仅增加了单一品种的库存压力,也增加了市场风险。
四、以满足消费需求变化为引导优化粮饲结构
近年来,畜牧业快速发展,其中草食畜牧业增长最为显著。1990-2013年,猪肉产量年均增长4.0%,牛、羊肉产量年均增长8.0%和6.2%,而且牛羊肉占肉类的产量比重从8.1%提高到了12.7%。目前,我国玉米和豆粕进口量剧增,饲料粮供需缺口扩大,饲料粮供给不足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威胁加重。如不适时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必将出现畜禽与人争粮的局面。
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基础在饲草,以“粮、经、草、畜”协调发展为主线,调整种植业生产内部和畜牧业内部的品种结构和布局变化,形成“粮草兼顾”型农业结构。以优质牧草替代部分饲料粮,既有助于保障人的口粮需求,又促进草业发展,提升奶牛、肉牛肉羊的生产能力,增加草食畜产品供给量和保障草食畜产品质量安全。再者,低产田和坡耕地种草、草田轮作等农地利用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光、热、水、土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能培肥地力,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
发展草食畜牧业的重点区域在传统牧区和农牧交错区,这一区域拥有丰富的牧草、饲用作物和秸秆资源,通过“以草(秸秆)换肉”有效缓解饲料粮生产压力,还可以使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更加协调,使我国农产品供求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结构优化和现代农业发展。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成都宁氏牧业设备有限公司 | 蜀ICP备100010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