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孟林
目前较为成熟的,一是果园生草观光采摘模式。1998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果园生草纳入绿色食品果业生产技术体系。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将果园生草技术作为果园安全标准化生产和有机栽培的重要技术之一。改善园区小气候、保水增肥、提高果品质量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稳定增收。生长季果园保持“绿色地毯”状态,形成草乔有序合理的空间结构。有助于改变“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果园园区环境。定量化地研究,证实了果园种草利于改善园区小气候环境(地温、气温、空气湿度、土壤含水量等),提高园区土壤肥力(速效NPK、有机质),以及果品质量(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等)。
二是林地果园种草养鸡模式。孟林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首先,是林间菊苣和苜蓿混播草地—低密度放养北京油鸡技术。北京一养殖基地所辖的板栗园和杏园,混播菊苣和苜蓿(1:1),播种量1.5千克/亩,轮换放养8周龄北京油鸡。放养密度:处理I—90只/亩;处理II—135只/亩;对照(清耕地散养组)—林下光板地、不生草区,90只/亩。设每处理2个轮换放养小区,每小区放养15天。每天早晨7:00-7:30和傍晚18:00-18:30各补饲1次,其中对照组早晚补饲量均为日粮的50%,处理组早晚补饲量分别为日粮的30%和70%。精料补饲量:草地划区轮换放养组较清耕散养组平均减少15%。
其次,林间籽粒苋和高丹草混播草地—低密度放养北京油鸡技术。北京一养殖基地所辖的板栗园和杏园,混播籽粒苋和高丹草(1:1),播种量2.0千克/亩,轮换放养9周龄北京油鸡。放养密度:处理I—75只/亩;处理II—150只/亩;对照(清耕地散养组)—林下光板地、不生草区,150只/亩。设每处理4个轮换放养小区,每小区放养10天,2个轮牧周期,放养期80天。每天早晨7:00-7:30和傍晚18:00-18:30各补饲1次,其中对照组早晚补饲量均为日粮的50%,处理组早晚补饲量分别为日粮的40%和60%。精料补饲量:草地划区轮换放养组较清耕散养组平均减少15%。
此外,还有林间菊苣草地—低密度放养北京油鸡和农大5号鸡技术。北京一养殖基地的板栗园和杏园,单播菊苣,播种量1.2千克/亩,分别轮换放养8周龄北京油鸡和农大5号鸡。
放养密度:北京油鸡—135只/亩;农大5号鸡—120只/亩;对照(清耕地散养组)—林下光板地、不生草区。北京油鸡--设2个轮换放养小区,每小区放养3周,依次轮换(放养期126天)。农大5号—设2个轮换放养小区,每小区放养15天轮换,30天1周期,3个轮牧周期(放养期90天)。每天早晨7:00-7:30和傍晚18:00-18:30各补饲1次,其中对照组早晚补饲量均为日粮的50%,处理组早晚补饲量分别为日粮的30%和70%。
精料补饲量:北京油鸡:8-9周龄、10-11周龄、12-13周龄、14-16周龄、17-19周龄、20-22周龄、23-25周龄对照组每只鸡日精料补饲量分别为40g、45g、52g、58g、60g、63g、68g,草地划区轮换放养组分别平均减少15%。农大5号:试验初日补饲量37g/只,鸡龄每增加1周日补饲量增加4-5g。
三是林地果园种草养羊模式。孟林介绍说,板栗园紫花苜蓿和鸭茅混播人工草地(1:1,播种量30千克/hm2,行距25cm),次年生长期放牧3.5月龄小尾寒羊羔羊。
生物燃气:“草畜+”一体化发展的助推器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孙永明,在以主题为“生物燃气工程案例分析与发展建议”发言中,认为欧洲的生物燃气产业代表了世界的先进发展水平和模式。他说截至2015年,欧洲建有17240座生物燃气工程,相当于总装机容量8.3GW;截至2015年,欧洲建有367座生物天然气工程,年产生物天然气14亿立方米。在资源利用开发方面,2005年前--畜禽养殖废弃物和轻工业有机废水废渣为主;2006年后--开始利用污泥、生活有机垃圾和农作物秸秆;2011年后--开发能源草等新兴原料。在产品应用方式方面,2005年前--以农村生活、工业锅炉以及发电自用为主;2006年后--开始生物燃气热电联产应用;2011年后--开始车用CNG等高值化利用。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孙永明
我国生物燃气年产量达180亿m3,规模化燃气工程近10万个,涌现出了一批技术先进、运行稳定的特大型示范工程。我国生物燃气产业发展迅速,但在推进商业化模式形成过程中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为:传统户用沼气发展不断萎缩;规模化工程技术和装备相对滞后;保障原料供给的稳定性;商业模式的支持政策条款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高值化产品制备技术不完善。
孙永明讲了几个讲到典型案例,认真做了分析,并诚恳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是生物燃气产生的商业模式。生物燃气集中供气模式适用于拥有畜牧养殖小区、农业种植小区等的新型村镇,须具有较集中的原料供应能力和较多的村镇用气基础;生物燃气集中供气原料多以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规模可大可小,应用灵活;供气方式可以是提纯后的生物天然气,也可不经提纯直接供给粗沼气;该模式正在逐渐替代农村户用沼气。
二是热电联供。热电联供模式的生物燃气产品主要进行热能和电能的联产联供。电力上网,热能用于发酵系统增温保温以及周边供热,是集环保和节能于一体的能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模式。其综合热效率可达80%左右,降低了生产环节的能耗成本,工程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生物燃气热电联产模式是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的经典模式,基本能够应用于各种场景;
热电联产模式可分为并网不上网(即发电自用)和并网发电(即给电网售电)两种模式;采用并网发电模式时,装机容量通常大于1MW;供能类型包括电能和热能,在热能有较好利用方式时才有较高的效率。
三是车用燃气。车用燃气和管道生物天然气模式是将生物燃气通过脱水、脱硫、脱氧、脱碳等净化提纯工艺生产得到符合天然气标准的产品,对天然气供应形成有效补充,且成本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车用生物燃气模式适用于位于城市及其周边的超大型养殖基地、食品加工企业、生活或餐厨垃圾处理、能源农场等规模较大的情景;能源产品为达到国家车用燃气标准的压缩天然气,可自建加气站,也可出售至现有加气站;投资及运行费用较热电联产略高,但产品售价也较高。
四是管道生物天然气。生物燃气纯化入网模式与车用生物燃气相类似,通常应用在项目地与天然气管网距离较近的情景;纯化入网模式通常需与当地燃气销售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由燃气公司负责燃气收购与销售;生物燃气纯化入网模式与车用生物燃气相类似,通常应用在项目地与天然气管网距离较近的情景;纯化入网模式通常需与当地燃气销售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由燃气公司负责燃气收购与销售。
对于未来的生物燃气工程发展,孙永明认为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是以市场为牵引,多部门联合推动。比如领导小组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重大计划及重要活动的组织协调;产学研结合,区域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加强生物燃气财税和补贴政策的针对性;加强现有政策的执行力。
二是增加和补充对新型生物燃气产品的补贴政策。比如明确税收减免范围;鼓励生物质资源收集;生物质能源科技创新项目后补助投入机制。
三是推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比如将试点扩大化;优先启动生物燃气后补助项目;加强生物燃气科技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面向发展中国家推进生物燃气成套技术装备的国际转移;与国际著名的生物燃气科研机构,进行工程、项目合作与人才合作交流等。
四是加强生物燃气科技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比如面向发展中国家推进生物燃气成套技术装备的国际转移;与国际著名的生物燃气科研机构,进行工程、项目合作与人才合作交流等。
他山之石,为“草畜+”一体化打开海外之窗
”如今低碳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畜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生态化养殖,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努力把畜牧业推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减排的低碳之路。”北爱尔兰农业生物技术与食品研究所闫天海主任在发言中说。
北爱尔兰农业生物技术与食品研究所闫天海主任闫天海说,目前,国际上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主要是依据以火电、炼油、气体处理、合成氨、钢铁、乙烯、环氧己烯、制氢及水泥9个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源的数据。但二氧化碳并不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唯一气体。对于肉类和乳制品,还必须考虑到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其他气体。
闫天海认为,当前,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在迅速传播,相关研究和探索不断深入,低碳经济发展氛围越来越浓,各行业也开始审视自身与低碳经济的关系。那么,如何实现低碳畜牧业,应该是畜牧行业从业者特别是畜牧生态工作者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研究的首要课题。
“日本观光牧场模式规模不一,但依据发展的起源可分为二类:一是在原有农场的生产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通过拓宽生产类型、增加品种、增添各类设施,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生活提供场所。二是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综合化为特征,高起点、高投入的观光牧场。”日本畜产草地研究所原所长ShimizuNorihiro教授在题目为“日本观光牧场现状与发展中”说。
日本畜产草地研究所原所长ShimizuNorihiro教授ShimizuNorihiro教授说,日本政府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便投资在全国范围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多年的持之以恒的努力,既造就了今日日本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的大地景观,又培养起国民珍爱环境、贴近自然的共同理念。郁郁葱葱的森林所发挥的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极大地促进了观光牧场的发展,成为蓬勃兴起的各类观光农业的基础和大背景。
理清思路,“草畜+”一体化中草和畜不可分割
“天然牧草以羊草干草为主,人工种植收获加工以苜蓿干草、青贮玉米为主。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小面积种植,生产自用;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种植生产方式,主要是部分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和草业公司来做。”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微波,在谈到黑龙江省饲草产业现状时说。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微波
依托于广阔的草原和畜牧业的巨大需求,黑龙江省出现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生产加工能力的草业企业,以苜蓿、羊草、青贮玉米生产为主。
一是苜蓿:主要有远方草业(富锦市)、兰胜草业(兰西)等。农民牧草种植合作社也多数种植苜蓿,主要有孙吴县大地牧草合作社、兰西县文忱牧草合作社、杜蒙巴图牧草种植合作社等。二是羊草:羊草生产草企业主要集中在“哈大齐”沿线的肇东、安达、大庆和泰康等市县,大部分来自松嫩草原的天然草场。羊草生产企业主要有安达市欣永昌牧草种植有限公司等。三是青贮玉米:在双城、哈尔滨、大庆、杜蒙、富裕以及一些大型农场等,主要是大型乳业、肉牛养殖企业,以“自己租地种植收获”和“公司+农户签订协议”的模式种植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大,青贮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青贮玉米生产企业主要有黑龙江艾禾牧业有限公司等。青贮添加剂生产企业,主要有黑龙江乳家农业有限公司等。TMR生产配送企业,主要有黑龙江荣耀牧业有限公司等。在燕麦方面,一些大型的养殖企业有自己配套的饲料基地,目前开始尝试种植燕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韩微波认为,黑龙江省草牧业成绩斐然,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草原破坏严重、缺乏耐寒苜蓿品种和栽培技术、饲草加工技术缺乏系统研究等。为此,他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立草为业,草当粮种。如果使草牧业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要像重视粮食一样重视草牧业,像补贴粮食一样补贴草牧业。
二是草畜配套,种养结合。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肉和奶制品消费不断升高。我国畜牧业正在由食粮型向食草型转变。各地纷纷建立了很多的规模化养殖场,因此优质饲料基地的建设就非常的重要。坚持草畜配套,以养定种、以种促养,就地就近解决粗饲料供应问题。
三是重视环保,生态循环。粪污是养殖无法回避的问题。要以畜禽粪污资源和利用为目标,重点推广畜禽粪污有机肥加工、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等实用技术,促进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促进草牧业发展走农牧结合,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子,实现有机生态可持续发展。
四是科技支撑,示范推广。进一步加强天然草场围栏化和实施全面禁牧,使退化草场得以休养生息,更新复壮。
韩微波还语重心长地说,草和畜是天然的联合体。“种养一体化、草畜一体化”是根本出路,彻底抛弃低效低质的秸秆畜牧业,是草业也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与会代表认真听取专家发言 肩负重任,“草畜+”一体化之路越走越宽
“第一届很难呀!”本届研讨会由扬州大学、CAU—AFBI中英牧草与食草动物联合研究中心、联盟产业研究院(北京助尔生物科学研究院)承办。主办方是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华夏草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记者谈起组办情况,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杨富裕脸上还有难色。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杨富裕 草畜全产业链各环节厂商参会,展台前咨询者络绎不绝
虽然前期很辛苦,但是有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大学、四川大学、甘肃民祥草业、石家庄鑫农机械、甘肃机械研究院、北京百斯特草业、北京正道、河南世纪天緣、河南华丰草业、百绿国际草业、芯来旺生物科技、金尔露生物科技等300多名产学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来参加本届会议,结果让他很有成就感。
与会代表在太仓东林草畜一体化基地(集种植、养殖、生物饲料与生物肥料加工、屠宰分割、优质大米生产、循环农业、农业观光等议题)参观
除此之外,本次会议还得到了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中国草学会、江苏省畜牧总站、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高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畜禽育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马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乳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牧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木本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业界的积极响应和倾力支持。
“研讨会凝聚了草畜各方产学研力量,深入总结了中国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全面展示了中国草畜产业发展的成果,充分挖掘了牧草及饲用作物在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保障粮食安全以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力加强了草畜全产业链耦合与合作,必将促进草畜一体化产业相关领域新成果、新进展的交流,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对于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杨富裕很高兴,他认为这体现出“草畜+”一体化的良好前景。而现场的妙语连珠,智慧碰撞,许多参会者在研讨会结束时仍意犹未尽,又让杨富裕对下一届充满信心。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在“草畜+”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干净利索的思路,逻辑缜密的阐述,体大思精的布局,让以后的草畜+一体化研讨会方向明确、路径清晰。激情和梦想长存、决心和勇气仍在,未来的“草畜+”一体化之路,无疑将会越走越踏实,越走越宽阔。(《中国畜牧业》张院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