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宁氏牧业设备有限公司
联系人:祝磊 (先生)
邮编:610046原标题:如何理解“草牧业”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有一个新提法引起了学界和管理部门的注意,这就是“草牧业”。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了草牧业在促进我国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各级政府对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草牧业一词也迅速在业内传播开来。然而,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因理解的角度不同,对其解读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根据其提出的背景和思路,阐释其定义和科学内涵。
提出“草牧业”的背景
解决畜牧业饲草不足的关键在于人工草地建设。在我国草原地区和农牧交错带,选择适宜土地,种植人工草地,不仅可以解决饲草料不足问题,也将大大缓解天然草地的放牧压力,使其发挥应有的生态功能。可以说,草业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畜牧业是发展草业的出口。草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需要统筹考虑、系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方精云代表其研究团队在2011年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举办的生态草业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草牧业”一词。此后,其研究团队组织召开一系列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的研讨会,对其科学内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科学论证。2014年9月方精云等向国务院提交的《建立生态草业特区,探索草原牧区发展新模式》的咨询报告中,正式使用了该术语。汪洋副总理在2014年10月召开的草原工作专题研讨会上,采纳了咨询报告中“草牧业”的提法,随后“草牧业”一词被写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而广泛传播开来。2015年《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和农业部印发的《2015年畜牧业工作要点》中都使用了该词。
“草牧业”的定义和内涵
“草牧业”字面上是草业和畜牧业结合而简化的复合词,实际上在其内涵上有显著的拓展和深化。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与其有关的畜牧业、草地农业等术语。
“畜牧业”主要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等畜产品的产业。“草地农业”最早于1984年由任继周先生提出,就是把牧草(含饲用作物)和草食家畜引入农业系统,把耕地和非耕地的农业用地统一规划,把牧草作为基质,除了天然草地以外,在耕地上实施草粮结合、草林结合、草菜结合、草棉结合、草菸结合等等,以草田轮作、间作、套种等技术系统,充分发挥各类农用土地的生产潜势。它是一个多层次的现代化综合农业系统,突破了“以粮为纲”的思维定式,使草业与林业、农田等其他农业系统耦合,成为大农业系统。
“草牧业”一词不是“草地畜牧业”的简称或缩写,而是在传统畜牧业和草业基础上提升的新型现代化生态草畜产业。长期以来,草地畜牧业是指草食动物通过放牧或舍饲生产畜产品的传统产业,主要强调天然草地的畜产品生产功能。“草地农业”包含多个生产层的产出,但更多的是强调人工草地的重要性。“草牧业”则强调“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协同发展,突出草地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合理配置与协调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草原牧区健康持续发展。
为此,“草牧业”定义为:基于可持续科学理论,集成现代科技成果与高新技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细管理,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人工草地,保障现代化畜牧业生产出绿色、优质、安全的畜产品;同时,根据地区特点,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并对其他大面积的天然草地进行保护、恢复和适度利用,开展草原文化旅游,提升其生态屏障和文化服务功能,最终实现牧民收入提高,牧区生产、生活和生态全面协调发展。
“草牧业”的科学依据和发展范式
目前全国耕地年均总生物产量约12亿吨,而草地仅为3亿吨,单位面积的生物生产力仅为耕地的7.5%。研究表明,集约化人工草地的生物产量可以达到农作物的平均水平。因此,发展人工草地是提升我国饲草供给的有效途径。据测算,我国如能利用10%草原面积的牧区和农牧交错区的适宜土地,建立集约化人工草地,每年可生产牧草3亿吨以上。
如何发展“草牧业”,是摆在草原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通过广泛调研和前期科学实验,我们提出了草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包括精细人工草业、现代化肉奶业、特色生物产业、草原文化旅游产业和草—牧—科—工—贸联营体(简称“四业一体”)。具体包括:①精细人工草业,选择不多于10%水热条件较好的土地大力发展人工草地,建立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现代草产业;②现代化肉奶业,利用人工草地提供的优质牧草,建立现代化的畜牧业生产和有机畜产品加工基地;③特色生物产业,结合地区特点,开发具有高经济价值的特色果蔬和中草药种植,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发展民族药业;④草原文化旅游产业,草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造就了特有的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通过保护90%以上的天然草地,恢复天然草地的秀美风光,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⑤草—牧—科—工—贸联营体,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建立大型有机食品专卖超市和电商平台,直销草原优质农畜产品,实现草原产品与大城市消费市场链接。
“草牧业”作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产业,有其特定的科学内涵和发展思路,如何实现“草牧业”的系统发展,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示范样板。为此,正确理解草牧业,并通过草牧业试验区具体实施,可探索出一条全新的草牧业发展模式,为我国草原牧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板,从而破解我国草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诸多瓶颈问题。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方精云、李凌浩、蒋高明、高树琴、黄建辉、白永飞撰写)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 成都宁氏牧业设备有限公司 | 蜀ICP备10001075号-1